拆墙之术4:如何拥有赚这份钱需要的能力


没有挣这份钱需要的能力怎么办?一句话,找个平台继续练。
你可千万别说我自己买本书,买堆资料搁那研究一下。
我鼓励所有人主动学习,但我不鼓励所有人去自我成长。

现在我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工地上那个搬砖的,能不能到达顶级生态位,成为王健林?
工地搬砖,能搬成王健林?
许多愚昧的父母和老师,真的就敢这么讲,告诉你努力和坚持等于一切,好好干,就是幸福生活的源泉。
自己没见识,还要耽误下一代。


工地搬砖能不能到达顶级生态位,成为王健林?
我们去百度百科上,看一看王健林是如何发展的。
王健林当了16年的兵,入伍第二年就升迁,最后官升至团级干部。
转业到大连的西岗区办公室主任,三年后 担任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总经理,接手了当时比较烂的一个项目 棚户区改造,结果盖出的房子销售远超预期。
两年后,这家国企改制改成了股份制,成立叫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王健林直接就任董事长。
也就是说,王健林没有搬过一天砖,退伍转业后分配到地方政府,之后就接手了当地的国企,扭亏为盈。
改革开放的时候,凭借优秀的项目履历,又把国企转股份制。

所以,努力和坚持等于一切吗?
好好干,就是幸福生活的源泉吗?
我看到的是平台的重要性,你选择的平台给你带来的未来,要远远超过你的努力。
从最底层的生态位搬砖想往上走,并不是一个爬梯子的关系,是多个平台的横跳。
如果你是一个搬砖小工,你想摸到当年棚户区改造的项目,哪怕是被人捡漏的剩下的烂肉了,都如同登天一样难。
你没有机会证明自己去锻炼那个生态位所需的能力。

但对于西岗区的办公室主任来说,这只是今年的多个项目之一而已,直接去了开发公司,就是总经理。
棚户区改造项目是王健林第一个能证明自己能力的项目。
随后,改革开放了国企申请可以改制为股份制,彻底脱离体制。就有了王健林自己的事业。
你再往前看上一代。王健林的父亲是参加过长征的老军,建国后在四川老家长期担任地方干部。
上一代在政府部门里就有了从业的经验,而且参加长城的那批红军,可以说是资历最老的了,毫不夸张。


我讲这个事情,就是要掐灭所有人,对于能力获取的一个妄念,就是你觉得我可以纯靠自己努力去实现,总有一天我会到达终点的。
以前我也这么想,但近些年,我走上来,我就发现根本就没有几个人是从0到1的。
大家都要靠平台去传承。
你要是白手起家,那你和别人的差距就是以几十年来计算的。
就像万达的前身,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他交到王健林手里的时候,虽然是破破烂烂的,但好歹这直接能用。

这家公司从零到一就是国企的体制内给扶起来的,直接给王健林的时候,就是从一到100的阶段。
就算当时棚户区改造项目没有干好,也不过是家公司里边又一个平庸的总经理而已,大不了就调任回去干办公室主任。
人家也还是体制内的人,毫无风险。
容错空间大得很,就可挥使的资源也是巨资。


人家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总经理的生态位,是自己当兵16年,干到团级干部,转业的办公室主任,又调任辖区内国企,一路干出来的。
做住宅项目的能力就在这家公司发挥出来了,从此从一到100。


还有我身边的一个老板,社交电商集团的董事长,最早起家的时候是给服务铸造厂里面去跑业务的,后来因为业务做得好,直接就把服装厂给买了。
买了服装厂以后,很快经营不善,靠出摊把余货都给清掉。
清完货之后,又到小商品批发城里面去干电商。
据说第一个把农民直销就是“帮帮我们吧”当做产品卖点做主图的就是他。
当时卖冬枣赚了一笔,但是没有持续。
最后做代餐,做代餐粉那个类目才站稳了脚跟。
认识了市场里边的很多人,后来做社交电商,还卖粉末保健品,同一套操作也做的不错。
当地的各类经销商,进货他这个粉末保健品,也跟他一起干。
从零到一,他是从服装厂起来的,然后在产业带上二次创业,三次创业。


还有一个知乎里面做培训,做了很大的老板。
他是在人大跟同学一块创业,积累了第一桶金和人脉,
他自己就很普通,但当时跟的老板有资本背景,是资本公司的儿子。
父辈投资给他们的公司干了一个新媒体大号,还给了些大甲方的资源,直接就起步了,从零到一。
那个项目之后,他出来自己再做二次创业,做新媒体培训,经原来的老东家介绍,没多久他也拿了3000万的投资。
他说我觉得现在普通人起家呀,不存在机会,太难了。
哪家出名的公司背后都是资本,那这种事情数不胜数。
你看我们知识星球的嘉宾里,看他们起家的过程,也基本是跟了某一个平台或者某一条大腿,给了一些启动资源,带他们从零到一。


比如第八期图鉴,儿童摄影师。起步的时候直接买了一家儿童摄影机构的加盟,把全套经营模式,摄影教学一口气学过来买过来了。
两个人学完,青出于蓝了,之后复制这个模式,又开了四家店。
开了四家店之后,发现这个东西太低端了,不是他们真正想玩的。
他们发现了更好的生态位,就把这四家店都给关了,卖掉了,把优质的老客户沉淀出来。
直接新店开张,到了一个自己想要的生态位置。


那再说说我自己,你们觉得我写东西很有深度,我要是全力写,大概40%的内容可以做成万赞。
一九年的时候我就实现了这个成绩,当时我还不做培训,就闲来无事,就想写写过去。

我的深度是怎么来的呢?
我在公司烧了1200多万,那个时候我自己的钱也烧了有几十万。
烧了这么多钱,干了这么多事,见了这么多人,我想写就能写的深度远超普通人。
当然1200万 也不是我的,是我传承的那些大股东的烧钱经验,期间我一直在写东西。
我上一个项目,把它结束的时候,知乎的粉丝就已经涨到四万粉了,就只是一篇文章涨起来的。
后来,才去开张去做培训,我要系统的讲,就比较爽,要讲就把它都讲透了。

那你要明白这个事情,能力是传承的。
你再看知识星球里边那些嘉宾和标杆,你会发现几乎都是传承来的。
从零到一不是自己研究的,有些明明已经可以独立了,人家也找个高校,或找个大公司挂个职给平台分成,跟平台一起赚钱。

很早以前我也自己搞,我觉得我自己能靠努力,实现目标,那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当时我和你们的状态很像,总觉得我无所依靠,我要靠自己去解决所有问题。
就喜欢去买项目,去买课上去给自己学习。
然后自己再做项目,遇到一点困难就退了。
你看你没花钱,或者说你花了几百块,甚至说几块钱。
你就买了一个项目细节分享过来,买了一个课。
那你遇到问题,你肯花多少钱去解决呢?基本也就两三百块钱吧。
你要愿意花个一两千去解决,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一两千能解决吗?解决不了,你差的太远了,太把钱当钱了。

你知道做一家企业要烧多少钱吗?
一个全国性的大公司,一天的广告费200万,普普通通。
一个几十人的微信直营公司,一天的广告费20到40万也正常。
普通人一辈子留那点积蓄,对于办企业的人来说够一天烧的。
咱不说广告费,就说请人。一家五个人的小公司,每个人4000块钱,一个月两万块钱,一年24万块钱。仅仅是人工成本。
而办企业这个事情,他们也是九死一生,如果说现在这个东西还活着,发展还良好,还能雇得起人,那他就已经走出一条正确的路了。
这个正确的路花了多少成本去试错,你们是看不到的。
这是隐性成本。
这个成本的变量太多了,没有人能算得出来。
那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人那点积蓄都付不起。

当你不想冲到大平台去干出成绩,你又舍不得花钱,把很多事情都压给自己的时候,你就给你的事业埋下了完犊子的祸根。
你从零到一就想着说,我要自己把正确的路趟出来,而你试的每一条路都是要花钱的。
这些钱你花了钱,不够就走不到终点,倒闭了。
你不花,干脆就走不了路,半途而废。
那许多人就开始颅内推理了,说从零到一太难了,最难了。
觉得别人就是有秘籍,觉得从零到一呢,就应该是有个秘籍的。
它就可以如何快速,如何低成本。要不然别人怎么能成呢?我就不能成呢?一定是因为我不知道秘籍。
也有培训大师,就到处讲,我怎么低成本快速,他把之前的制作过程全部都隐掉了。
只告诉你最后一步,那个正确的结果。
那肯定低成本呀。但你永远做不到呀。
无论是学技术还是做项目,真正的成本都不是做事成本,而是试错成本。

按伪大师的说法就是,我画一幅画,我300块钱的油料,纸张的成本,把它画出来了。然后我把它卖3000块钱,是不是很暴利?
这叫扯淡。
真正的成本在哪里?在你让别人认同,你就值3000块钱这个价。
你的技术和宣发渠道都是需要时间和钱去推的。
所以平台思维对于一个人来讲很重要。
孟母三迁就为了谈笑有鸿儒,这个祖训是没毛病的。
在对能力这件事情上,我还是那句老话,把炉内推理戒了。


获取能力的秘籍,不是说我低成本快速,我就把能力搞过来。
是平台,借平台传承,传承别人试错后对的全套东西。
在这套东西上再去青出于蓝。

你不知道怎么获取能力的时候,就去看知识星球,你就看人家嘉宾或者标杆怎么发展的,怎么借平台去传承的。
而且大多数时候他们的风险都不高。
至少有一年左右的容错空间,你就不瞎焦虑琢磨了,就不纠结了。
戒了炉内推理,见识现实,接受现实,利用现实的规则。

我以前这个纠结焦虑的时候,我就看名人传记来排解。
任正非是当了几年经销商之后,才有自己的产品,一开始几个老朋友凑了几十万,就干贸易公司,这是跟平台走的。
经销商的平台,就是他代理的那个产品的品牌方。
老干妈卖凉粉的时候,自己调辣椒酱,调的好吃。要是没辣酱,凉粉就卖不动,
后来就发现成周边的凉粉摊都去偷偷的买他们家辣酱去揽客,干脆自己不开凉粉摊了,专业级卖辣酱,这也是跟着平台的。
那条街就是他的平台。

我们所谓说从零到一自己干项目,很多时候觉得难,都是没有平台思维。
但凡你能从平台里边带着成熟的能力出来,那都叫从1到10了。
你比如我们职业自由第一期的天马,他已经带出全套的情感咨询干法了。
经过收钱之术的一提点,很快就是从1到100的跃进。
那我再告诉你,大佬们的从零到一也不是自己干的。


就拿咱们国家这个做原子弹来说,建国之后很快就搞出来了。
电影横空出世,讲的就是原子弹的研发过程。
是由李云龙的那个扮演者李幼斌去主演的。
一九五七年,苏联总理赫鲁晓夫同意向中国提供原子弹,帮助中国建立核工厂。
一九六八年的时候,中苏外交关系就破裂了,苏联把这个专家都撤走了。
这张截图说的就是苏联专家撤走的那一天。
他去把自家的设计图,设计图给烧了,他前脚刚走,随便点把火,后脚我们国家的科研人员,赶紧从火堆里边把这个设计图捞出来。
拿回办公室就去重新把它拼起来,正拼着呢,苏联这个专家就来到办公室了,就跟他们喝酒告别,看到他们在拼图,也没有告发他们,让他们接着拼。

电影的后面还有相当长的一个篇幅,讲述了他们如何去还原苏联专家的设计图,并发现其中的几处错误,制造了我们的原子弹。
一九六四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一九六七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
主席说,我们应该给赫鲁晓夫颁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
即便是汇集全国之力,想要快速从零到一去拥有制造原子弹的能力,也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同样要依赖苏联专家传承他们几十年的研究,给我们培养了大量的专家和技术人员。
把关原子弹的基础理论和基础设施建设,这就是从零到一的难度和传承的重要性。

而名人传记,毕竟是年份离我们都远了一点,对我们参照性现在也不是特别大。
现在知识星球里边,嘉宾专访和我们标杆的拆解都近了许多,是你们能直接就摸到的。
多看看人家怎么传承的,用的什么招,在哪有可以传承的生态位,把直接就把从零到一的这个过程,传承上一个成熟的能力,你再出来了浪,那这就轻松很多,容易很多了。
以后别想着再说什么,从零到一靠自己。说自己就没有能力呀,又做不了。
找对平台跟着干,这就是唯一最好的路。

实话就是大部分的普通人,你自己不可能付得起从零到一的试错成本。
你兜里那点钱,死多少回都不够。
少听点儿伪大师忽悠,你日子就会舒服许多,焦虑少很多。

那么,什么样的平台能给你传承能力?
直接给你一份作业抄。我们已经验证了,稳的三条路子都列给你。
第一个,公司平台。
这一期,有一个学友从小就对心理学感兴趣,不知道怎么获取心理咨询师这个技能。
这个不难嘛。
你现在学会了第一课,找生态位了。
直接就找一家心理咨询某个生态位上,干的还不错的商家,就看他认证的这个公司的名字,搜一下他们家的招聘要求,直接进去。
你近距离的触摸业务,把公司成熟的经营方式传承到手。
只要是类似生态位的啊,都可以首先考虑进,挑大的进。或者挑你喜欢的标杆进。


你看这个招聘
壹心理招聘,它现在没有写招聘心理咨询师,那是因为人家不招,他们直接就是培训这个心理咨询师的,他们有培训机构。
培训完合格的,在他这接单。
在这个里边,你继续做任何一个岗位,都会接触到很多平台的心理咨询师。
对于这个平台的人来说,圈子里全是心理咨询师。
你一直在服务他们,那你想成为心理咨询师还难吗。

同生态,换个位置,经验有效。
当然,如果说你直接找到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室加入进去,这样更直接。
暂时没基础不怕,可以选一个比较低的生态位,你先进去。
再从生态里,去换那个临近的位置。
经验有效,好换一点。

进入公司平台是首选,因为不花钱,还赚钱,替公司干活。
使用公司的资源去帮你练手。
且从内部了解资讯,什么情况就更清楚了,对各种虚假广告,什么瞎忽悠的,这种逐渐就免疫了。

第二个,学习平台。
各种网课,训练营,社群等等这些之类的。
一般推荐是和公司平台去搭配使用。
使用学习平台就是快速的学,使用公司平台它的资源去试错。
尤其是做咨询,做培训的,你想要高客单,那你更得进公司。
比如你想干亚马逊运营咨询和培训。你要在一家您销售额上亿的公司里面做运营,那你干咨询和培训都有说服力,可以收数万块钱去做上亿公司的生意。
你要光在学习平台里面做,就算你自己一个人。我就坚持下来了,我一年赚了几万块钱。那你就给那些小白讲,我怎么入门做亚马逊的咨询,还有他们的课程,就让他们把这个东西当副业干呗。这也是OK的,只是它价格,顶多就收到几千块钱了。
能力不一定要很高,才能收钱。
收钱的时候你眼光往下看,有一点能力就可以收一点钱。

基本上来讲,除非是特殊原因不能跳槽,要不然原则上,我都推荐直接先进公司平台。
学习平台作为一个辅助,一个人坚持,不是说你学的东西不行,或者说你学的知识不行。是你很难就不怀疑自己。
很多时候,失败放弃都是因为怀疑。
在怀疑和纠结中,不想干活,不想投入,瞎动摇,瞎鼓捣。

但是上班就能让你怀疑个锤子。干一天是一天的钱,再不合理感觉再差也能坚持下去。
只有技能类的职业。可以说是除外。
比如说那个搞板绘,插画的。大多数技能类可以全程的走培训班。

但是尽可能的也不要去上培训机构的培训班。
这个我说过好几次,培训机构的培训班,尽可能不要上,因为过度商业化了。
培训机构,他一年有数千个学生。他想拿到80%以上的就业率,哪来那么多高质量的岗位?
又哪来那么多高水平的老师,在他那稳定上班,就拿着不高的薪水来给你做代课。
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培训一点快餐式的技能,然后送去低端的岗位。

那很多个人的培训工作室一年顶多也就300个学生。
他要有有一个25%的就业率,他就觉得不错了,他真的会推荐优秀学生进入自己身边的这种优质岗位。甚至说接他口碑和影响力带来这些商单。
你就找那种有过几家头部公司的就职经验,接过一些出名的商单啊,
有独特风格的,这种个人工作室你来学,这个是最优的选择。


举一个例子,同样是设计领域的
h5页面设计的专业工具 意派360。
他们大概在h5设计里边,工具里边是行业前三的一个规模吧。
前几年有一次,他作为意派360的工具培训课,就邀请了这个工具的使用大神过来讲课。
当时报班好像是价格6000左右。
饿了么,网易等等都找他定制过h5的设计,再经过官方一宣传,直接就更上一层楼。
我有个认识的朋友报课了。他是其中一届的优秀学员,后来半年那个姑娘一直都没上班。
他就靠接那个老师的商单代做老师收几万,给他一万多,十天左右干完一个活,剩下20天就是去玩。
当时他要是报名了,某个培训机构的培训班的话,就说不定现在卖到哪个小公司里面去干实习生了。

培训学习不光是学习,要顺便抱老师大腿,争取成为优秀学员,在各种社交媒体就发文夸赞你的老师,给他看,你夸了他。
把你学的知识要展示出来一些,让他因为你的优秀和懂事,就记住你。
以后给你新鲜点资源,就够你少奋斗几个月了。
这种培训班,这种培训社群很多行业都有。
千万要抓住这波机会,它是一个高性价比的事情。
学习优越的同时,把这个行业的资源也能给你对接上。


第三个,商业平台。
这是个泛指。
比如说儿童摄影的嘉宾,他找的平台就是品牌加盟。
通过直接花钱加盟了一家儿童摄影品牌,把加盟的手段,经营的手段全套都学走了。
这个就适合,有一定积蓄,敢于花钱买时间的人。

任正非当年起家也是这么干的。
我的第一次迅速成长,也是这样子。我们公司加盟了行业里一个比较厉害的公司。那家公司的资料库很大,很全,而且每周都有各地经销商经验分享。
还派了一个专属的产品运营小姐姐,可以每天打扰,资料库里边我学了很多。也培养了我对商业行为浓厚的兴趣。

除了加盟这种商业平台机会,还有一个重要的商业平台,就是产业带。
比如说老干妈那种,卖凉粉的一堆商家凑在一块,就形成了一个餐饮产业带。
只要你拿出一个好的辣酱产品,很快就会传开,其他家就想着说要从你这里进货,然后每家,他都有自己的一堆客户。就能迅速的把这个辣酱卖给更很多人。
比如说广州的日化护肤品产业带,一开始的时候是给宝洁代工,他有了成熟的日化护肤品的代工经验,所以各种做护肤品的都在那边做。就形成了日化的这个批发市场。

有个学友说,就他想做护肤产品,没有拿货的渠道和货源。
这个事情就要1688搜一下。这个品看哪里就有有这个进货的地方,代工厂是哪一家,去那个产业带看几天,找不到的货真的不多,只是价格问题。
还有就是大v社群呀,出版社合作呀,知乎,抖音呀等等,这些商业平台都有能让你快速增长的能力的机会。
你就往知识星球里面去看吧,各有各的招。


以后尽可能,就是不要考虑自己在家里边,怎么去通过下班的时间,我学一点东西,我干出一点进展,这种最后大概率就是放弃。
这个路子连我都没有坚持下来。我不算是特别聪明的,但是论勤奋,还有这个敢想敢干,以及说思考能力,我相当自信。
你们学习的时候就想的很嗨,但最后落地的时候呢,就会发现跟那些有平台的人比,能力跟资源差距,好像是很多年都填不平的。
目力所及,都看不到自己能够走的足够高的希望。
这个太正常了,你用膝盖想都知道了,你那点钱都不够你去错的。
你对做对一件事情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完全没有概念。
但只要你进对了这三种平台,可以一年顶十年,直接把对的传承到手。

接下来,我沿着这个逻辑再去给你讲如何通过平台,把能力传承到你身上。
我上面说的三条传承的路。
咱们群里面应该一半以上的人,都走过其中几条。
但是你会有个疑问,为什么感觉不到能力的传承呢?怎么能从这个平台把能力传承出来呢?
有一个底层的原因,就是你不知道什么叫能力。

你现在想一想能力,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是你完成工作任务吗?
是你达到KPI吗?
是你能够做出一些什么手工成品吗?
还是说你有一个做软装设计的技术呢?
还说你懂得谈客户?
是你知道怎么能把一个亚马逊店铺给开起来?
在这个事情上,我也错了得有两三年,而且一度非常有挫败感。
我很努力的去做事情,身边人都觉得我也很强,但我并不觉得我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身边的领导和朋友,也不承认我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我曾经问他们什么叫能力?
我为什么距离想要的目标,还欠缺很多能力?
得到的结果,就是说你要好好干,你还需要沉淀,这个话就很虚。
你一直听这种话,能把你听魔怔了。总是对自己不自信。
但是当我知道什么叫能力之后,就是一个海阔天空的境界了。


什么叫能力?为啥你总觉得自己缺点能力?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
人们在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来自百度百科的定义。
讲的非常权威,也非常对,但是就是不说人话。
以前,我看这个看了很多遍,就没有看懂。今天我用人话来解释一下这个概念,能够创造结果的力,才是能力。

如果你曾经没有创造出足够多的结果,那么你没有任何能力,你只有技能。
比如说我要在抖音上,我卖十万件的货,这是一个结果。
那促成这个结果的力,才是能力。
你说我会展示商品,我会设计各种商品的展示方式,这个叫技能。
你说我会展示商品,我能设计让客户想买我这个产品的展示方式,让转化率往上提五到十个点,这个就叫能力。
它跟结果是有关系的。

来,用心感受一下。
你在同一个岗位上做同样的事情,是既会产生技能,也会产生能力。
卖十万件货是能力。
优化产品的展示方式,去拉转化率,也是能力。
大家想要的结果不一样。
你没有实现过这种结果,那么就可以说你没有这个能力。
你实现过另外一个结果,那就可以说,你实现那个结果的能力很强。
别人经常说,这个人能力很强,那个人能力不强。说这个话的,就值得你拿板砖就拍死他。
严谨的说,是这个人做这件事的能力很强。
能力不能用来衡量人,只能用来衡量做某一件事。

农民种出庄稼的能力就比大学生强。
那想要做一份好表格,做好一个表格的能力,他就不如大学生。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局限的。
少数很强的人,他是多面手,但依然是有上限。
有能力很差,他也有能力很差的那些领域。


那我们去看看,抖音上这个人。
这个人他做的事情,一定要去看。这个人他是在淘宝电商里面做出来的。
他不能教你怎么去卖货啊?去卖多少?他也不能教你怎么做淘宝店,他自己卖货可能也卖的不是很多。
但是他能做好一件事情,通过修改你的设计,让你从视觉上能把产品卖更高的价格,或者卖的更多,或者让客户更容易记住你。
就靠这件事情,它也可以收到六位数以上。
它这种包装,是不是要比普通的坚果包装更能眼前一亮?抓住消费者的视觉呢?
视觉设计是你到淘宝上上架一个产品必不可少的一步,它有优化的价值,而且也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他能帮你的客户把产品从50卖到150,这就是一个有用的能力。
能帮你的客户把转化率从2个点提到4个点。这也是一个有用的能力。
这些能力在电商运营的工作里,他是天天接触到,天天要去实践的。
但是当你没有开眼界,看到这个生态位的时候,你不会觉得这个事,它是一个能赚钱的能力。
你就根本不会往这个方向上面想。
你自然也不会多重视这一块的工作,把它打造成一个咨询产品,或者说一个技能服务产品来职业自由。
就这个人,你去看一下。
当时发现他的时候呢,给了我一个很大的触动。

他是在电商设计这个里面,找准了自己优质生态位的标杆。
这个生态位不止在淘宝电商里,有抖音电商,拼多多电商里边等等的都有。
跨生态,应该也是有同样的位置的。
那我们好好回味一下这个案例。
我们现在默念一句话,在岗位上,既能产生技能,也能产生能力,就看你怎么干。
你找到生态位了,把自己的意识转变了,你知晓客户要的结果是什么?
你就知道怎么积累值钱的能力,你找不到生态位,只是每天把该干的活干完,就只能留下技能。
你有没有把这个技能,错当成了能力?结果自己收钱觉得很别扭,觉得自己不值钱。


那什么叫技能呢?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称为技能。—来自百度百科。
那么我说人话,技能就是你可以通过练习形成的。他用的都是已经有的经验,干的都是重复的动作。
你平时在岗位上打工,规定你每天必须完成的事,这些都属于技能范畴。

能力呢,不是通过技能练习而形成的。搬砖搬不成王健林。
能力是在你解决问题,达成结果的过程中去炼成的。
你针对某一个有价值的结果,你有能力去把它实现。
在这一点上,许多普通人的观念,包括许多普通老师的观念都是错的离谱。


他们误把技能当成能力去追求,所以他们只能去重复工作。
而且重复工作还拿不到高薪,还不可能升职加薪,只能是一个混子。
因为他只想着我用我的技能,我完成了这个工作,我就能拿到工钱。
他不考虑说,我们做这个事情,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我们公司的大结果是什么?
每一个环节的小结果是什么?
我能不能为这个结果出一份显著的力?
在这个环节上,有职业自由的生态位吗?
在他们的工作习惯里,只能产生技能,就产生不了能力。
就算是有一个好机会,好位置,好平台,也根本就利用不起来,只能躺平。
同时他们带着这个观念去创业,基本就没有能活下来的。
因为外面凭你的技能给你钱,只有打零工。
真正的高利润业务,只会为结果付费。

你看我们星球里边的第四期嘉宾,做亚马逊的跨境咨询的小雪。
他在工作岗位上最开始就是技能,能做亚马逊店铺的日常工作。但这个店卖货做不起来,没有卖货的能力。
后来公司的老板从外面请了两个比较牛的咨询专家帮助他们把这个公司拉上了正轨,所有的试错成本都老板出的。
小雪就跟着他们后面学,也学会了一个什么能力?
就是在公司里合规,不刷单,不造假数据的情况下,能把亚马逊店铺卖货的能力。

那么,只有单凭这个能力出去做咨询,做培训。
沉淀技能和沉淀能力。
每天的工作安排没有太大的区别。
如果他在公司里当时不拼,那两个咨询专家说什么他就干什么,一点儿也不思考整个整体结构,也不自己学习,吸收他们的思想和操作,他也可以是一个平庸的运营人员,就只当一个螺丝钉,埋头干活,沉淀了很多技能。他就会很迷茫,自己怎么职业自由呢?

同样的经历,为什么有人可以一单收数万,他一个月工资拿数万都费劲?
你现在学习了我的课,我们可以提前加快这个进度。
不要等到意识到自己没能力的时候,你才去努力,在你年轻的时候,在你20岁出头的时候,你就马上开始去积累能力。
这样你有两三年的时间也就搞定了。
以后咱们说起来,把技能跟能力就要完全给分开来谈。
混为一谈的结果,就是你会重复打工,循环,持续的迷茫。
我们在岗位上,只追求一个事,就是能力。
能去有效促成结果的力。
在干的过程当中呢,取得一个又一个的结果,然后把这些平台能量都附加到自己身上来。

那在干的过程当中,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怎么能把这个能力传承过来?
直接给答案。
第一个,你想做什么业务,你就去找这个业务为主的平台。
一定要找几个行业里面成功的人,不管是看他的历史自我介绍呢,还是看他的传记,还是他的百度百科。
你去看他起步的时候,从零到一是怎么做的,他从哪些平台一路走过来的,你就可以借鉴。
也通过那些平台去摄取你的能力。

如果说你选择颅内推理,那么就会想出来,搬砖搬成王健林,这么不切实际的想法,你就注定会 泯然众人。
职业自由跟你没关系,你的路会非常难走。
充满了各种不可能,看起来有几十年的差距。
停止颅内推理吧。
我经常能听到,就是搬砖搬成王健林这么不切实际的想法。
而且想的人,他自己都觉得这东西不切实际,他都不相信,那怎么能坚持前行。
更何况,坚持前行最后的结果也是没结果。

第二个,在平台里面要分清楚技能和能力,成为骨干,甚至成为股东。
不是说你忙,你就成长了,虽然说你一定会很忙。
一个人内在能掌握的事,我给他分了三层。
最上层是能力。
能力的下层是技能,
技能的下层是手段。

比如我做知乎,做知乎所有领域的大v,我需要从知乎导流获客的能力。
那有这个能力,我一方面可以做我自己的业务,一方面我也可以去做知乎引流的培训咨询技能服务。
我比很多做知乎引流培训的人水平都要高出几个层次来。
有这个能力的下层,是我能写知乎高赛这个技能,这个写作技能过硬了,脑子里边有素材,有经历,才能够支撑我这个导流获客的能力。
在这个技能的下层,我就需要优化我的开头结尾金句,写清楚导流的理由等等,这些东西这都是手段。
足够多且有效率的手段,就支撑了所有的上层。

普通员工呢,仅仅是有手段。
骨干员工是有技能的。
股东是有能力。

在你刚进入一个新的领域的时候,最好的状态是你已经有了一个差不多明确的生态位,作为目标。
有了两三个可以参照的发展过程,知道自己来什么样的平台,我是想搞什么样的能力。然后每天不断的优化最下层的小手段,就形成你自己的技能。
通过不断优化这个技能,再去速成结果,产生能力。
你要想我现在都学会了,我再去干,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就是边干边形成。

这个生态位,你之后发现更好了,你想再去换,也没有问题,
他下面这个技能,手段相当多的,底层逻辑全都是通的。
包括上面的能力也是通的。

有用的能力大概就那么三种。
第一种,是我把客户搞来,看到我。
第二个,是我把产品做出来,交给客户,他满意。
第三个,是客户他能在竞争中选择我。
最终,这几个能力大方向都没什么变化。
通的。
你看我现在写的这个知乎的文章。
底层的手段,我去做抖音也很类似。
很快就学会了。
我做B站也是。
每一个行业,它有自己整个生态里的n个细分的生态位,它有不同的做法。
但是呢,都是人类。没有说做外星人的生意。
他脑回路有极大的差距,没有这个东西。

还是那个逻辑。

比如你在新的生态位里边,你选的是一个跨境电商,合规做到亿级的运营咨询。
咨询,你需要的能力就是合规做店,做到亿级
技能,包括选品,包括运营。
手段,垫付注册,选品方法,销量破零,平论引导,等等这些的。
你这么一梳理三层,你这个思路就很清晰。
思维清晰了,思路清晰了,不用坚持,真的不要去坚持,勤奋就够了。
很难受的事情,没有未来的事情,才说要坚持,那是个悲剧。
顺理成章的事情,勤奋点就有结果。

但你要是一开始没有生态位的思维。
上来先说,我怎么就能有能力呢,我快点有能力,我快点收钱,这个是无解的。
不是说不能快,而是说你颅内推理,脱离现实。

你要选一个能力要求不那么高的平台,要求也不那么高的生态位。
这个平台也好找,也好进,那么自然就快了。
比如说冬天出去卖烤红薯。这个红薯怎么烤?用什么型号的红薯,加点什么创意,加点什么东西,能让它更好吃,能香飘一条街。
咱们摆个摊,咱们找个位置。
这个你去知乎去抖音平台上一搜就能搜出来。
自己买个炉子,试验个十几次,总会就有不错的,你这就相当于有了能力。
你有把烤红薯做好吃,让它香飘一条街的能力。
你就能靠这个东西挣钱,很快一两个礼拜就有了。

比如说你想做那种上市公司,龙头企业的管理咨询,能做这种资源的平台非常有限。
我们第六期做OKR嘉宾,一开始就选择了行业里的一个管理软件的厂商,给他们公司做okr的宣讲会。
北京讲,上海讲,讲了一段时间之后,才被一个大企业看到,请他们过去做第一个案子。
第一个案子做完之后,后面接下来又来了连续几个案子,逐渐才有了他个人的名声。
这个时间大概多久呢?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已经小两年了。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内容我们就讲完了。
小结一下,在这节课里,通过两点。
彻底扭转了你对于没能力没法做的一个认识。
以后你走到哪里,都是能持续传承到能力的人。

第一点是平台思维,从零到一的时候,方式要选择传承。
传承就是秘诀。
最大的隐性成本是试错,你花不起这个钱来,别搞炉内推理。
很容易就推理出来,搬砖能搬成王健林这么荒唐的想法。
但凡有点常识,你都不敢相信你的想法。
探索现实,然后坦然的接受现实。利用现实的规则。

第二点,要分清楚能力和技能的区别。
找好生态位,去积累能力。
不是说你达到什么能力水平才能开始收钱,而是说你有多少能力你就收多少钱。
你在职场里工作了不管多少年,都不一定是有能力的人,很可能全是技能和手段。
只有你找好一个生态位了,你有了一个最终要实现的结果了,才能说我搞这个事情,我解决这个问题,有能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